消失模铸造(又称
实型铸造、
EPC 铸造)在机床
床身铸件生产中,因能简化复杂结构成型、减少铸件飞边毛刺、提升尺寸精度,且无需传统砂型的分型面,成为适配床身(多为复杂箱体类、大尺寸、高刚度要求件)的重要工艺。其模具设计需围绕
泡沫模样精度、铸件成型稳定性、排气防缺陷、生产效率四大核心目标,重点把控以下要点:
模具设计需以机床床身的最终性能需求为基准,提前锁定关键参数,避免后期设计返工:
-
铸件结构与尺寸精度:
机床床身需保证导轨面、安装孔、定位面的高精度(如尺寸公差 IT8-IT10,形位公差≤0.1mm/m),模具设计需预留泡沫模样的收缩量(灰铸铁收缩率约 0.8%-1.2%,泡沫模样自身收缩率约 0.3%-0.5%,需叠加计算),并明确关键面的模具加工精度(通常比铸件精度高 1-2 级)。
-
铸件性能要求:
床身需具备高刚度、减震性及耐磨性,对应灰铸铁材质(如 HT250、HT300)的金相组织(珠光体含量≥90%,石墨形态为 A 型)和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≥250MPa),模具设计需间接适配后续浇注工艺(如浇冒口位置、排气通道),避免因模具缺陷导致铸件疏松、夹渣。
-
生产批量与效率:
小批量生产可采用简易拼接模具,大批量生产需设计一体化、快拆式模具,同时考虑泡沫模样的脱模效率(如是否需抽芯结构)。
消失模铸造的核心是泡沫模样的精准成型,模具设计需围绕泡沫材料(常用 EPS 聚苯乙烯、STMMA 共聚料)的成型特性(加热膨胀、冷却收缩、易变形)展开:
-
分型面设计:
遵循 “简化结构、减少飞边、保证精度” 原则,优先选择平面分型(如床身沿长度方向的对称面),避免复杂曲面分型;分型面需设置定位销(直径≥10mm,配合间隙 0.05-0.1mm)和锁模机构(如卡扣、螺栓),防止合模错位导致模样尺寸偏差。
示例:大型床身可采用 “上下分型 + 侧抽芯” 结构,针对床身内部的筋板、油道孔,设计侧抽芯模具(抽芯方向与脱模方向垂直),避免泡沫模样脱模时断裂。
-
模腔尺寸与收缩补偿:
模腔尺寸 = 铸件设计尺寸 +双重收缩量(灰铸铁铸件收缩量 + 泡沫模样收缩量),需按不同部位精准分配:
-
导轨面、安装孔等关键部位:收缩量取上限(如 1.2%),保证最终精度;
-
非关键壁厚(如床身外壁):收缩量取下限(如 0.8%),避免材料浪费。
同时,模腔表面需抛光至 Ra1.6-3.2μm,减少泡沫与模腔的摩擦,防止脱模时模样表面破损。
-
脱模斜度设计:
所有与脱模方向平行的模腔壁需设置脱模斜度,避免泡沫冷却收缩后卡在模腔内:
-
外壁斜度:1°-2°(高度≤500mm 时),高度每增加 500mm,斜度增加 0.5°;
-
内壁 / 筋板斜度:2°-3°(因内壁冷却慢,收缩更易贴模);
-
盲孔 / 凹槽:斜度需≥3°,且孔深不宜超过孔径的 3 倍(否则需设计抽芯)。
消失模的浇注系统(浇口、横浇道、内浇道)需与泡沫模样一体成型(即 “浇注系统泡沫模” 与 “床身泡沫模” 通过模具同步制作或后期粘接),设计要点如下:
-
内浇道位置与数量:
遵循 “底注式为主、分散进料” 原则,内浇道需避开床身导轨面、轴承座等关键部位,防止金属液直接冲刷导致局部过热(产生缩孔);数量按床身重量分配(如 5-10 吨床身设 2-4 个内浇道,每个内浇道截面积≥500mm²),保证金属液平稳充型。
-
冒口设计:
针对床身的厚大部位(如导轨面下的加强筋、立柱与床身的连接台),需在模具中预留冒口泡沫模的成型腔,冒口类型优先选择 “暗冒口”(减少金属液损耗),尺寸按 “模数法” 计算:
冒口模数 M 冒 = 1.2-1.5× 铸件热节模数 M 件(热节即铸件最厚部位的模数,M = 体积 / 散热面积),确保冒口能有效补缩铸件缩孔。
泡沫模样在浇注时会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气体(如 CO、H?O、苯乙烯),若排气不畅,易导致铸件呛火、气孔缺陷,模具需设置两类排气结构:
-
模具自身排气槽:
在分型面、抽芯缝隙、模腔顶部(气体聚集区)开设排气槽,尺寸为 “宽 3-5mm、深 0.1-0.2mm、长 100-200mm”,避免泡沫珠粒嵌入槽内;每 1000cm² 的模腔面积需至少设置 1 个排气槽,大型床身可在模腔侧壁每隔 500mm 增设 1 个排气孔(直径 2-3mm,贯穿模具)。
-
泡沫模样排气孔(模具预成型):
在模具中针对床身的封闭腔、厚大部位,设计 “排气针”(直径 1-2mm),使成型后的泡沫模样自带排气孔(孔深贯穿泡沫,孔径≤2mm),气体可通过排气孔直接进入砂型间隙,减少铸件气孔。
泡沫模具通常采用
铝合金(如 6061、7075) 或
铸铁(如 HT300) ,选择依据如下:
泡沫模样通过 “蒸汽加热发泡” 成型,模具需设计冷却水路,使泡沫冷却后快速定型,避免变形:
-
水路布置:沿模腔轮廓均匀分布,与模腔壁的距离为 20-30mm(距离过近易导致模腔局部温度过低,泡沫发泡不充分;过远则冷却慢);
-
水路尺寸:主管直径 20-25mm,支管直径 15-20mm,水流速度≥1.5m/s(保证冷却均匀);
-
冷却温度控制:出水温度需稳定在 30-40℃,避免温差过大导致泡沫模样产生内应力(后期易开裂)。
-
模具装配精度控制:
合模后,分型面的间隙需≤0.05mm(用塞尺检测),避免泡沫液(或珠粒)溢出形成飞边;抽芯机构的运动需顺畅,定位精度≤0.1mm(通过百分表检测抽芯前后的位置偏差)。
-
试模与参数优化:
首次试模需制作 3-5 件泡沫模样,检测关键尺寸(如导轨面平面度、安装孔位置度),并根据偏差调整模具:
-
若尺寸偏小:适当扩大模腔(按偏差值的 1.2 倍补偿,因泡沫仍有收缩);
-
若模样表面有凹陷:检查冷却水路是否堵塞,或增加蒸汽加热时间;
-
若脱模困难:增大脱模斜度,或在模腔表面喷涂专用脱模剂(如硅油类,需少量均匀)。
-
导轨面成型:
床身导轨面(如矩形导轨、V 型导轨)是精度核心,模具需采用 “嵌入式导轨模块”(材质为淬火钢,硬度 HRC50-55),模块与模腔的配合间隙≤0.03mm,确保导轨面泡沫模样的表面粗糙度≤Ra3.2μm,避免后期加工余量过大。
-
油道、减重孔成型:
床身内部的油道(直径≥10mm)需设计 “金属芯棒”(在模具中固定),泡沫成型后抽出芯棒形成孔道;减重孔(直径≥50mm)可直接在模腔中成型,但需在孔的底部设置排气槽,防止气体滞留。
-
薄壁筋板成型:
床身的加强筋(厚度常为 8-15mm)易因泡沫冷却过快导致成型不完整,模具需在筋板部位增设 “局部加热装置”(如电加热棒,功率 500-1000W),确保筋板处泡沫充分发泡。
-
无锡市铸造厂拥有68年铸造加工经验,欢迎来电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