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硅耐热球墨铸铁是一类以
硅元素为核心合金化元素、通过球化处理使石墨呈球状分布的耐热铸铁材料,其硅含量通常分为 “中硅”(w (Si)≈3.0%~4.5%)和 “高硅”(w (Si)≈4.5%~6.0%)两个区间,核心优势是在中高温环境下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、抗生长性(高温下体积膨胀变形)和一定的力学性能,广泛应用于锅炉、换热器、热风炉、汽车排气系统等高温工况零部件。
硅是中硅耐热球墨铸铁的 “关键合金元素”,其作用贯穿材料的耐热性、组织稳定性和力学性能,具体表现为:
-
强抗氧化性
高温下,硅会在铸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、连续且与基体结合牢固的 SiO?氧化膜,这层膜能有效隔绝氧气、二氧化碳等腐蚀性气体与基体的接触,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氧化。相比普通灰铸铁或低硅球墨铸铁,中高硅材质的抗氧化温度可提升至 800~1050℃(高硅牌号更优)。
-
优异的抗生长性
“生长性” 是耐热铸铁的核心指标(指高温下因氧化、渗碳体分解等导致的体积不可逆膨胀)。硅能抑制铸铁中渗碳体(Fe?C)在高温下的分解,同时细化基体组织(如形成稳定的铁素体或珠光体 - 铁素体混合基体),减少高温下的晶间腐蚀和微裂纹,从而显著降低体积膨胀率(通常≤1%/1000h,远低于普通耐热铸铁)。
-
平衡的力学性能
球化处理使石墨呈球状,避免了灰铸铁中片状石墨的 “应力集中” 问题;硅的固溶强化作用可提升基体硬度和强度,同时保证一定的韧性。中硅牌号(如 Si3.5~4.0%)常温抗拉强度可达 400~550MPa,高温(800℃)抗拉强度仍能保持 200~300MPa,满足多数高温结构件的承载需求。
中硅与高硅耐热球墨铸铁的成分差异主要体现在硅含量,同时需严格控制碳、球化元素、反球化元素等,以平衡耐热性与工艺性(避免球化不良、缩孔等缺陷)。典型成分范围如下(质量分数,%):
注:高硅牌号因硅含量高,易导致铁水流动性下降,故碳含量通常略低于中硅牌号,同时需提高残余 Mg 量以保证球化质量。
中硅耐热球墨铸铁的组织需满足 “球状石墨 + 稳定基体 + 无有害相” 的要求,典型组织为:
-
石墨相:必须为球状或类球状(球化率≥85%,球化等级≥2 级,按 GB/T 9441-2020 标准),避免团絮状(可锻铸铁)或片状(灰铸铁)—— 球状石墨能最小化高温下的氧化通道,减少应力集中。
-
基体相:
-
中硅牌号(Si≤4.5%):多为铁素体基体(或铁素体 + 少量珠光体,珠光体含量≤10%),铁素体基体韧性好,且硅在铁素体中固溶度高,耐热性更稳定;
-
高硅牌号(Si>4.5%):可能出现少量硅铁化合物(如 Fe?Si) ,需控制其含量(≤5%),否则会导致材料脆化(可通过调整冷却速度或添加微量合金元素(如 Cr、Mo)抑制)。
-
析出相:高温使用过程中,基体中可能析出细小的碳化物或硅化物(如 VC、MoSi?),需保证其弥散分布,以进一步提升高温强度,避免粗大析出相导致脆化。
中硅耐热球墨铸铁的工艺难点在于 “高硅对球化的影响” 和 “防止高温缺陷(缩孔、裂纹)”,核心工艺控制如下:
-
熔炼与球化处理
-
炉料选择:优先使用低硫生铁(S≤0.02%)+ 高纯废钢,避免带入 Pb、Ti 等反球化元素;
-
脱硫:铁水出炉前需进行预处理脱硫(如石灰 - 电石脱硫),将 S 降至≤0.015%(高硅牌号要求更严),否则会消耗 Mg,导致球化不良;
-
球化方式:多采用 “冲入法”(将 Mg 合金(如 Mg-Si 合金、Mg-Ni 合金)冲入铁水包底部),高硅铁水流动性差,需适当提高铁水温度(1450~1500℃,比普通球墨铸铁高 50~100℃)。
-
浇注工艺
-
浇注温度:中硅牌号 1380~1420℃,高硅牌号 1400~1450℃(需平衡流动性与石墨球化:温度过低易产生浇不足,过高易导致石墨粗大);
-
冒口设计:因高硅铸铁收缩率略高(体收缩率 3.5%~4.0%),需设置 “发热冒口” 或 “暗冒口”,重点补缩壁厚较大的部位(如法兰、肋板交接处),防止缩孔缩松。
-
热处理工艺
核心目的是消除内应力、稳定组织、提升耐热性,常用 “高温退火”:
-
工艺曲线:加热至 900~950℃,保温 2~4h(根据铸件壁厚,壁厚每增加 25mm,保温时间延长 1h),然后随炉缓冷至 500℃以下出炉空冷;
-
作用:① 消除铸造内应力,防止高温使用时开裂;② 分解基体中的珠光体,获得纯铁素体基体;③ 促进硅在基体中均匀固溶,提升抗氧化性。
中硅与高硅耐热球墨铸铁的应用需根据使用温度、载荷条件差异化选择:
-
球化不良(石墨呈团絮状或不规则状)
-
原因:S 含量过高、残余 Mg 量不足、铁水温度过低;
-
控制:加强脱硫(S≤0.015%)、调整 Mg 合金加入量(保证残余 Mg 0.04%~0.07%)、提高铁水熔炼温度(≥1450℃)。
-
高温抗氧化性不足(表面氧化皮厚)
-
原因:Si 含量偏低、热处理保温时间不足;
-
控制:严格控制 Si 含量在设计区间(中硅 3.5%~4.5%,高硅 5.0%~5.5%)、延长高温退火保温时间(≥3h)。
-
铸造裂纹(冷裂纹或热裂纹)
-
原因:内应力过大(壁厚差悬殊)、Mn 含量过高(导致基体脆化);
-
控制:优化铸件结构(减少壁厚差,增加过渡圆角)、控制 Mn≤0.3%、加强高温退火(消除内应力)。
综上,中硅高硅耐热球墨铸铁的核心是 “以硅为核心的成分设计 + 精准的球化与热处理工艺”,其性能平衡了耐热性与工艺性,是替代传统高铬耐热钢(成本高)、普通耐热铸铁(性能差)的优选材料,在工业高温装备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无锡市铸造厂拥有68年铸造加工经验,欢迎来电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