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型铸造是
减速机壳体最常用的铸造工艺,其流程需兼顾壳体复杂结构(如轴承孔、加强筋、油道等)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,同时控制铸造缺陷。以下是详细的工艺流程:
-
产品与工艺设计
-
根据减速机壳体的三维模型(含结构强度分析),确定铸造工艺方案:包括分型面(通常选在壳体对称面或最大截面,方便起模)、拔模斜度(内壁 1°-3°,外壁 0.5°-2°)、圆角(避免尖角应力集中)、加工余量(关键部位如轴承孔预留 3-5mm,非加工面预留 1-2mm)。
-
制定浇冒口系统方案:针对壳体厚大部位(如轴承孔凸台、法兰)设计冒口补缩,采用底注式或阶梯式浇注系统,确保金属液平稳充型,避免卷渣。
-
模具与工装制作
-
制作模样:批量生产用金属模(铸铁或铝合金材质,精度高、寿命长),单件小批量用木模或树脂模;模样需包含浇冒口、定位销等结构,与砂型型腔匹配。
-
制作砂箱、芯盒:砂箱尺寸需覆盖铸件轮廓,保证足够刚度;芯盒用于制作砂芯(如壳体内部油道、轴承孔的砂芯),材质与模样匹配。
-
型砂与芯砂配制
-
型砂成分:石英砂(或宝珠砂,耐高温)+ 粘结剂(树脂砂用酚醛树脂,水玻璃砂用水玻璃)+ 附加剂(如煤粉,防止粘砂),控制含水量(<5%)和透气性(>100)。
-
芯砂要求:流动性好、强度高(避免浇注时溃散),常用树脂砂芯(适合复杂砂芯),需经烘烤硬化(树脂砂芯常温硬化,水玻璃砂芯需吹 CO?硬化)。
-
砂型造型
-
将配制好的型砂填入砂箱,通过震实、压实或射砂等方式紧实(紧实度控制在 70-80),确保砂型强度。
-
型腔表面刷涂涂料:常用水基石墨涂料(厚度 0.2-0.5mm),通过喷涂或刷涂覆盖,防止金属液粘砂,提升铸件表面光洁度。
-
砂芯制作与装配
-
用芯盒制作砂芯(如轴承孔砂芯、油道砂芯),修整后涂刷涂料并烘干(去除水分,避免浇注时产生气孔)。
-
将砂芯按定位装入下砂型,确保砂芯与型腔的相对位置精度(如轴承孔砂芯的中心距误差≤0.5mm),必要时用芯撑固定。
-
金属熔炼
-
配料:以灰口铸铁为例,原料为生铁(30%-40%)、废钢(20%-30%)、回炉料(30%-40%),加入硅铁(调整硅含量 1.8%-2.5%)、锰铁(锰 0.6%-1.0%),控制碳含量 3.2%-3.6%(保证石墨化)。
-
熔炼设备:中频电炉(温度控制精准),熔炼温度 1420-1450℃,出炉前 3-5 分钟加入硅钡孕育剂(0.2%-0.5%),细化石墨,防止白口组织。
-
成分检测:用光谱仪分析 C、Si、Mn、S、P 含量,确保符合牌号要求(如 HT250 需 S≤0.12%,P≤0.3%)。
-
浇注操作
-
浇注温度:1320-1380℃(温度过低易产生浇不足,过高易导致晶粒粗大、粘砂)。
-
浇注速度:中等速度(10-20kg/s),大型壳体采用分段浇注(先浇底座,再浇侧壁,减少温差应力),避免冲砂、卷气。
-
浇注过程:专人观察浇口杯液面,保持稳定,防止断流;浇注后及时清理浇口余料。
-
冷却与落砂
-
铸件在砂型中自然冷却至 200℃以下(约 8-12 小时,大型壳体需更长时间),避免急冷产生裂纹。
-
落砂:通过振动落砂机去除砂型和砂芯,手工清理残留型砂(尤其是砂芯内部的残留砂)。
-
浇冒口与表面清理
-
去除浇冒口:用氧割(大型)或敲击(小型)去除,切口需打磨平整(避免后续加工干涉)。
-
表面清理:通过抛丸(去除表面粘砂、氧化皮)或喷砂处理,检查表面缺陷(如飞边、毛刺、缩孔),并打磨修整。
-
时效处理
-
目的:消除铸造内应力(壳体壁厚不均易产生应力,导致后续加工变形)。
-
工艺:人工时效(500-600℃,保温 2-4 小时,随炉冷却)或自然时效(露天放置 3-6 个月),优先选择人工时效(效率高,应力消除更彻底)。
-
质量检测
-
外观检测:目视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气孔、粘砂,关键部位(如安装面、轴承孔边缘)不允许有缺陷。
-
无损检测:对轴承孔周围、法兰等受力部位进行超声波探伤,不允许存在≥3mm 的内部缩孔或裂纹。
-
尺寸检测:用卡尺、百分表、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关键尺寸(如轴承孔直径、中心距、安装面平面度),铸造尺寸公差控制在 IT14-IT16。
-
力学性能抽检:从同炉铸件的试块中取样,检测硬度(如 HT250 要求 190-269HB)和抗拉强度(≥250MPa)。
砂型铸造减速机壳体的流程可概括为:设计→制模→配砂→造型 / 制芯→熔炼→浇注→落砂清理→时效→检测。核心是通过控制砂型质量、熔炼成分、浇注参数,确保壳体无缩孔、裂纹等缺陷,并通过时效处理保证尺寸稳定性,为后续机械加工(镗孔、铣面等)奠定基础。该工艺成本低、适应性强,可满足绝大多数减速机壳体的生产需求。
无锡市铸造厂拥有68年铸造加工经验,欢迎来电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