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锡铸| 站点地图| 收藏本站 无锡铸造 —— 求精新材料集团铸造板块求精新材料集团官网

无锡市铸造厂有限公司

锡铸 - 65年历史的铸造品牌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骨干企业

182-6226-0525
当前位置首页 » 常见问答 » 机床立柱铸造过程中如何保证其精度?

机床立柱铸造过程中如何保证其精度?

返回列表 来源:无锡市铸造厂 浏览:- 发布日期:2025-08-30 14:28:31【
机床立柱铸造过程中,精度控制是确保后续机床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核心,需从铸造材料、工艺设计、过程管控、后续处理四大环节进行全流程把控,具体措施如下:

一、铸造材料:奠定精度 “基础性能”

材料的均匀性、稳定性直接影响铸件的收缩一致性和抗变形能力,是精度控制的前提。

  1. 优选低应力、高稳定性材质
    优先选用 HT250HT300高强度灰铸铁(或球墨铸铁 QT600-3),这类材料的碳当量(CE)需严格控制(灰铸铁 CE 通常在 3.6%-3.9%),避免因成分波动导致铸件收缩不均。
    • 例如:HT250 需保证含碳量 3.1%-3.4%、含硅量 1.8%-2.2%,且硫(≤0.12%)、磷(≤0.15%)等有害元素含量需极低,防止铸件产生热裂或疏松,影响尺寸精度。
  2. 铁水质量精细化控制
    铁水需经过 “双联熔炼”(冲天炉 + 电炉)或中频感应炉精炼,确保温度稳定(浇注温度控制在 1380℃-1420℃,根据壁厚调整),且铁水纯净度高(无过多氧化渣、夹杂物)。
    • 若铁水温度过低,易导致铸件充型不足、轮廓不清晰;温度过高则会增加铸件收缩率,加剧尺寸偏差。

二、工艺设计:从 “源头” 规避精度偏差

铸造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决定铸件的成型精度,需重点优化铸型设计、浇注系统、补缩系统三大核心模块。

1. 铸型与模样:保证 “基准精度”

  • 砂型材料与紧实度控制
    优先采用树脂自硬砂(如呋喃树脂砂)或水玻璃砂,这类砂型的退让性好、溃散性优,且尺寸稳定性高(常温下砂型变形量≤0.1%)。
    • 砂型紧实度需均匀(采用射芯机或压实造型机,紧实度控制在 80-90KPa),避免局部紧实度不足导致浇注时砂型坍塌,或紧实度过高导致铸件收缩受阻、产生内应力。
  • 模样精度与收缩补偿
    模样(木模、金属模)的加工精度需比铸件设计精度高 1-2 个等级(如铸件公差要求 IT14,模样需达 IT12),同时需根据材质收缩率预留收缩余量(灰铸铁线收缩率通常为 0.8%-1.2%,球墨铸铁为 1.2%-1.5%)。
    • 例如:若立柱设计长度为 2000mm,采用 HT250 材质,模样需设计为 2000mm×(1+1.0%)=2020mm,抵消铸造收缩导致的尺寸缩短。

2. 浇注系统:确保 “平稳充型”

采用半封闭底注式 + 阶梯式浇注系统,避免铁水冲击砂型导致轮廓变形,同时保证铸件各部位充型均匀:

  • 底注式浇注:铁水从铸型底部缓慢上升,减少卷气和砂型冲刷,确保立柱的导轨面、法兰等关键部位成型清晰;
  • 阶梯式浇道:针对壁厚不均的立柱(如导轨厚 30mm、侧壁厚 15mm),设置 2-3 层内浇道,使铁水同时充满厚、薄部位,避免因充型顺序差异导致的局部收缩不均。

3. 补缩系统:消除 “缺陷性精度偏差”

机床立柱的导轨面、底部法兰等厚大部位(壁厚>25mm)易产生缩孔、缩松,需通过 “冷铁 + 冒口” 组合补缩:

  • 冷铁设计:在导轨面下方、法兰根部设置外冷铁(铸铁冷铁) 或内冷铁(钢丸冷铁),加速厚大部位冷却,实现 “顺序凝固”(薄壁先凝、厚壁后凝,冒口最后凝)。
    • 例如:导轨厚 30mm 时,冷铁厚度需为壁厚的 0.8-1.0 倍(即 24-30mm),且冷铁与砂型接触部位需刷涂料,防止冷铁与铸件熔接;
  • 冒口设置:在立柱顶部或厚大部位上方设置暗冒口(冒口体积与铸件补缩部位体积比≥1:3),确保铁水在凝固时能持续补充收缩空间,避免因缩孔导致铸件局部尺寸 “缩水”。

三、过程管控:实时规避 “动态偏差”

铸造过程中的温度、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精度,需通过 “标准化操作 + 实时监测” 减少波动。

  1. 浇注过程精准控制
    • 浇注速度需稳定(通常为 5-8kg/s,根据铸件重量调整),避免过快导致铁水飞溅、砂型冲蚀,或过慢导致铁水在浇道内冷却、充型不完整;
    • 采用 “挡渣浇口” 或 “过滤片”(如陶瓷过滤片),过滤铁水中的氧化渣,防止夹渣导致铸件局部凸起或凹陷,影响表面精度。
  2. 冷却过程 “缓冷 + 均温”
    铸件浇注后需在砂型内缓冷至 200℃以下(通常保温 24-48 小时,根据壁厚延长),避免快速冷却导致铸件内外温差过大、产生热应力,进而引发变形(如立柱导轨面翘曲)。
    • 对于大型立柱(重量>5 吨),可采用 “砂型内局部加热”(如电阻丝加热冒口区域),进一步减小冷却梯度,保证尺寸稳定。

四、后续处理:消除 “应力型精度偏差”

铸件成型后,内应力释放会导致后续尺寸变形,需通过时效处理 + 精度矫正确保最终精度。

  1. 时效处理:消除内应力
    必须进行两次人工时效处理,彻底释放铸造内应力(尤其是导轨面、立柱垂直度关键部位):
    • 第一次时效(去应力退火):将铸件缓慢加热至 550℃-600℃,保温 4-6 小时,随炉冷却至 200℃以下,可消除 60%-70% 的内应力;
    • 第二次时效(稳定化处理):粗加工后(去除 2-3mm 余量),再次加热至 450℃-500℃,保温 3-4 小时,消除粗加工产生的附加应力,防止精加工后尺寸回弹。
  2. 精度检测与矫正
    • 时效后需进行三维坐标检测,重点检查导轨面的平面度(通常要求≤0.05mm/m)、立柱垂直度(≤0.03mm/m)、上下法兰的平行度(≤0.04mm/m);
    • 若存在轻微变形(偏差≤0.1mm),可采用 “压力矫正”(如液压千斤顶缓慢施压,配合局部加热至 300℃-350℃),强制恢复尺寸精度;若偏差过大,则需返工重铸。

无锡市铸造厂拥有68年铸造加工经验,欢迎来电咨询!

推荐阅读

    【本文标签】:铸造厂 铸件工厂 不锈钢铸造加工厂 机械加工铸造厂
    【责任编辑】:无锡市铸造厂版权所有:http://www.chinawxfoundry.com转载请注明出处
    微信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电话182-6226-0525 留言 TOP